玻璃碳(Glassy carbon,GC)是电化学研究中使用频繁的碳材料基础电极,电极表征状态对实验测试数据有重要影响。因此,在每次实验前都需要对电极进行物理和化学方法预处理,去除表面杂质污染。
电极如何科学打磨?要打磨到什么样的状态?为什么要用磨抛仪打磨,一起来了解下。
铁氰化钾溶液是业界认可的标准可逆体系,常用于可靠性测试,我们以此为定性条件,研究玻碳电极在不同程度的打磨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表现。
电极清洗磨抛过程
1、使用600目以上砂纸进行初步打磨,随后逐步更换至1000目、2000目,更换砂纸时注意电极表征情况,确保没有坑洞、划痕。
2、使用5μm非凝聚态氧化铝抛光液在抛光布上进行初步抛光,在超声机中用酒精清洗玻碳表面。然后依次使用0.3μm、0.05μm 非凝聚态氧化铝抛光液在麂皮上进行细致抛光,抛光麂皮不可混用,要注意更换,更换时电极需在超声机中用酒精清洗 (手工磨抛用时大约1天时间)
3、最后在N2饱和的条件下测量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,测试电压范围为 -0.1 ~ 0.6 V ( vs. SCE), 扫描速率为 50 mV/ S。
电极磨抛效果测试
实验条件下所得循环伏安的峰电位差越接近理论值 64 mV 越好, 通常电位差能达到 100 mV 之间就符合使用要求。
图片来源:1001-9677(2020)09-0073-02
上图是直径为4 mm 玻碳电极初次打磨活化后的循环伏安测试,并没有抛光处理洁净,显示出高的峰电流以及电位差,推测是电极表面存在其他参与反应的杂质。
数据来源:1001-9677(2020)09-0073-02
统计4次打磨的电位差,数据显示:随着打磨次数越多,电极表征处理越干净,电位差越接近测试理论值。
专业磨抛仪 vs 手动打磨
传统手工打磨电极采用“8字轨迹法”,在600目、1000目、2000目砂纸、抛光布、麂皮等材质上反复打磨,通常要耗时1-2天时间。
重复繁琐的手工打磨不仅手部酸痛,也非常煎熬心力,稍不注意,电极会被磨偏,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。毕竟手工打磨不如机器打磨那么持久稳定。
随着90后、00后成为科研新生代,他们更希望把宝贵的科研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DC REP-180电极磨抛仪作为电化学实验好帮手,让老师同学们从繁琐的的手工打磨中解放出来,节省科研时间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研究中。早出论文,早出成果。
DC REP-180电极磨抛仪具有“模拟手工打磨”技术特点,遵循“8字轨迹法”打磨,用高性能电机驱动打磨,力度均匀,效率更高,抛光效果更好。
了解电极打磨产品服务,欢迎联系理化(香港)公司区域销售经理,或拨打官方服务热线 400-8755-985
2025-04-02
2025-03-28
2025-03-26
2025-03-21
2025-03-17
2025-03-13
2025-03-06
2025-02-28
2025-02-26
2025-02-19